有著千多年歷史的南方宗族械斗 | 傳武患者脫槍為拳的謊言 | 20230117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8 апр 2025
  • 歡迎成為我的YT頻道會員
    supr.link/ykjzM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382

  • @scotthsu2095
    @scotthsu2095 Год назад +6

    客家圓樓全都有槍眼...你跟我說脫槍為拳???😂😂😂

  • @user-DHOTG
    @user-DHOTG Год назад +106

    珍妮佛羅培茲:你剛剛攻擊我的村莊?
    參加過村戰的ptsd老頭:💀

    • @王晨星-f8o
      @王晨星-f8o Год назад +1

      这是啥梗?

    • @poorwalk
      @poorwalk Год назад

      @@王晨星-f8o ruclips.net/video/3wmYrJ1cnUw/видео.html

    • @Yjp40459
      @Yjp40459 Год назад

      ruclips.net/user/shortsupR1K9QGMxk?si=ZKSkLZ9fEBlDJ4Wo

    • @carloshsueh9195
      @carloshsueh9195 Год назад +1

      部落戰爭的廣告

  • @woong3475
    @woong3475 Год назад +28

    中國南方械鬥,據我七十年回鄉探親得知。停止械鬥竟然是近代槍械。未有槍械之前,很多人為了一啖氣,手持刀棍便聯群,心口一個勇字便衝去撕殺。尤其是我強敵弱。但槍械出現了,一切平衡打破。幾十戶小村衹要有機槍一至兩把,長短槍十數支。一個鎮的人也不敢入去滅村。民國初期我老家村不知從那裡弄得兩機槍,成年男丁都一支薄鶴旁身。從此便再沒有其他大村莊敢欺負。當然我指是一般利益衝突。但像文革的政治鬥爭接近準軍事。就另當別論。

    • @ImRyo585
      @ImRyo585 Год назад +1

      當大家都有核彈就世界和平了
      所以我支持成年人合法持槍。

  • @madaniele04
    @madaniele04 Год назад +183

    清領時期台灣早期械鬥年代,村戰也是連大砲都拿出來轟的,有些地方廟宇還供奉以前械鬥時用的大砲。(比如嘉義供奉的鐵嘴將軍)

    • @洪茂源
      @洪茂源 Год назад +23

      漳泉械鬥

    • @BrandNewMind92
      @BrandNewMind92 Год назад +6

      好猛,搞得跟打戰一樣

    • @dss7541
      @dss7541 Год назад +3

      伊拉克村嗎😂

    • @ushouchen1954
      @ushouchen1954 Год назад +15

      去拜過,超妙的,神格化的大砲,看到應該是神像的地方一門大砲對著你。
      不曉得始跟當年的神威無敵大將軍一樣,砲都要取名什麼將軍,還是說台灣類似的非正神都會取名將軍的關係。

    • @金價送
      @金價送 Год назад +17

      說到大清帝國的年代太久遠了,20幾年前在台北也發生過計程車行械鬥。

  • @userend5735
    @userend5735 Год назад +73

    查了一下那個5000人的械鬥,被公安查獲的武器:炮車4部、土製大炮95門、土槍57枝,炸藥233公斤、雷管2590發、土製炸彈255枚、導爆索350米,整場械鬥居然才8死

    • @katsuragi_yoriai
      @katsuragi_yoriai Год назад +53

      機槍出現以前的早期戰爭,大量傷亡出現在一方潰逃的時候,勢均力敵的對峙,死不了幾個人。
      而且,死到一定數量會變成重大事件影響官員政績,中國地方政府瞞報死亡人數是常規操作。
      只要還有一口氣,拉到醫院插氧續命。 過了風頭再說。
      「戰傷死」不算「陣亡」。

    • @94310453
      @94310453 Год назад

      畢竟平日大家忙於生計且怕引起警方注意而缺少訓練,戰鬥效果就差了。臺灣有的黑道堂口有在深山設靶場等訓練場地,打起來成效就好很多,不滿百人的械鬥可以死到二位數。

    • @李哆啦-q6n
      @李哆啦-q6n Год назад +12

      有56半自动等自动武器

    • @presentlee9403
      @presentlee9403 Год назад +18

      如果是真的,那參與的大概都是星際大戰的風暴兵

    • @武德充沛-p2f
      @武德充沛-p2f Год назад

      93年不算很早,村民们可能不懂法,但对杀人偿命的基本法制概念是有的,看着参与的人多,没几个可能真傻乎乎的去杀人,万一秋后算账会吃枪子的。就像黑帮砍人一样,真想砍死人一两个人就能做到,现实中纠集一堆流氓砍一个人,大部分只是进医院,大家也不傻,砍伤人蹲几年的胆子有,打死人的死刑或无期徒刑黑帮也害怕😂

  • @爱看书的老书虫
    @爱看书的老书虫 Год назад +31

    本人福建人。
    84年生人。
    我记忆里,我父亲那一辈还经常发生村斗。
    因为争灌溉水,争地或者一些鸡毛蒜皮的事...
    一言不合,就是一顿打。
    村里甚至还请武师教功夫!

    • @fong821220
      @fong821220 Год назад +3

      褔建幫在外面也是很折騰

    • @爱看书的老书虫
      @爱看书的老书虫 Год назад +1

      @@fong821220 穷山恶水!
      出不出刁民不知道,但绝对出热血的汉子!

    • @二刀流的刀鞘
      @二刀流的刀鞘 Год назад +5

      台灣這邊也是這樣
      我的武術老師小時候也是村裡請了老師來教功夫

    • @5468621
      @5468621 Год назад +2

      台灣早年文化也差不多
      每個庄大概兩個核心
      一個是廟 精神核心
      一個就是拳頭師館
      而爭搶水源一些的紛爭就是由拳頭師館帶人去協商
      談不攏就是幹架
      所以在地武術師父的地位算是相當高的
      然後.....這就後續台灣所謂角頭文化了
      從保衛自己村莊聚落逐步變成黑幫老大的代名詞

  • @izanlee9833
    @izanlee9833 Год назад +46

    我記得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裡面拜的義勇公牌位,就是清朝漳泉械鬥時,捨生保護神像撤離而死的三十八位義民,死後被配享香火。
    說到底就是爭土地資源,如果土地資源夠就不用打了,南方也不會變成下南洋人的大省。

    • @camfocus8888
      @camfocus8888 Год назад

      都死了配享個屁,洗腦割韭菜的封建鐮刀而已,義氣是什麼?殺啥傻煞

    • @ymao3185
      @ymao3185 Год назад +1

      下南洋主要是躲戰亂

    • @noahpeng1689
      @noahpeng1689 Год назад

      @@ymao3185 广东的客家人和广府人械斗,客家人打不过了跑去南洋 的

    • @a7040k-fedafasha
      @a7040k-fedafasha Год назад +3

      @@ymao3185 基本是躲土客械鬥

    • @陈大福-x9c
      @陈大福-x9c Год назад

      还有一些是土客卖猪仔过去的。

  • @ugxjaaadj
    @ugxjaaadj Год назад +3

    其实北方械斗村战也很壮观,很多是为了水源,道路。90年代我亲眼所见

  • @minipai
    @minipai Год назад +73

    對我來說械鬥只在歷史課本唸過,相當抽象的詞而已,看到這麼具體的解說,感覺學到了很多

    • @6296boy
      @6296boy Год назад

      台湾8+9庙与庙之间打架也有吧

    • @白白熊-z7c
      @白白熊-z7c Год назад +13

      其實不必將村與村,宗與宗械鬥看成是違法邪惡錯誤的行為,因為這都是在有限資源下,為了生存下去的結果.

    • @毒菇雞湯
      @毒菇雞湯 Год назад +5

      這讓我想到高中或國中的校園械鬥....
      每個學校周圍都是學校壞學生的地盤
      發生了糾紛之類的就會幾十上百個學生揪團討說法和公道
      班級和班級之間 學校和學校之間.....
      台灣以前眷村和眷村之間也有 部落和部落之間

    • @DeRong_Hong
      @DeRong_Hong Год назад +2

      可以看看斯卡羅,裡面就有演 閩客械鬥

    • @joe1220022000
      @joe1220022000 Год назад +2

      我好像還聽說過爭女校旁邊容易送點心的位置導致的校園械鬥的🤣🤣

  • @yingqiangli6026
    @yingqiangli6026 Год назад +24

    听湖南同学说,他们那边90年代村子里主干道的墙壁上写有,“ 本村严禁挑手筋脚筋!”😅

    • @tyrannyend
      @tyrannyend Год назад +3

      去湖南出差,当地分公司经理也说过,到了郴州一言不合就挑脚筋

    • @malagebide
      @malagebide Год назад

      我们上高中时,打架最终目标就是将对方手脚筋挑断

    • @姓氏名字-z5x
      @姓氏名字-z5x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很多标语都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 @蓬莱山辉夜-v5f
    @蓬莱山辉夜-v5f Год назад +12

    我们那边械斗一般都是发生在农忙季节,但村子里本家人不是很多,械斗也不会上规模。那种几千人干架的情况还真没有出现过。记得小时候有械斗搬出火绳枪的,那时候民兵的枪基本都被收缴了。

  • @yhtzou
    @yhtzou Год назад +11

    我台灣粉絲,台灣人民歷史上多次械鬥,最有名的台北城泉漳械鬥甚至是造成臺北嚴重分裂導致日本可以趁虛而入的原因
    近代台北的高中職也是械鬥不斷,甚至衍伸出「東南西北」四大格鬥技高校,常常相約決戰中華路(即西門町)那個打殺的狠勁,搞得很多學校放學都要有武裝糾察隊護送學生才行!
    題外話,文革的武鬥也不遑多讓,清大有個最有名的小將我忘了誰了,拿了武器甚至敢跟解放軍對幹

    • @sidneysun3865
      @sidneysun3865 Год назад +2

      这些人去到日本就是战国大名

    • @武德充沛-p2f
      @武德充沛-p2f Год назад +1

      重庆就是,当年抗日老蒋修了很多兵工厂。文革期间很多军队待在军营不出来,乱起来掺和这种政治斗争太敏感,他们也搞不懂该支持谁,很多就这样消极对抗。重庆的学生把兵工厂洗劫了,迫击炮、机枪、手榴弹搞出来好多对打,迫击炮炸了很多房屋,死了很多无辜的人,离谱的是还有海战,他们把机枪的什么弄到船上改成炮艇打海战,太疯狂了。

  • @user-no-chemistry-Chen
    @user-no-chemistry-Chen Год назад +10

    我記得戰國佛摩薩分享過,日治初期收繳民間槍械,一堆地方大家族都有幾百枝以上槍械,械鬥都有一堆熱兵器啊!
    霧峰林家能在太平天國拿到功名,就是有上千把槍枝的軍隊啊!

    • @lin989898
      @lin98989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日本人表示: :O 哪尼

  • @全球巅峰榜
    @全球巅峰榜 Год назад +25

    感觉真的是应了古话,穷乡僻壤出刁民、我是湖南湘西的。我们村就发生过因为一个西瓜引发两村战斗、妇女儿童全部躲到山上、男人在家制作土炸药。甚至在2000年后都发生村民冲到市政府打砸

  • @etoys202
    @etoys202 Год назад +6

    臺灣村鬥或世族打鬥至光復後時期仍有,規模較小,只是沒造成較大死傷,造成村落或姓氏間世仇(含地主門下長工等),大型村鬥如台北頂下郊拼,霧豐林家與草屯洪家,各地漳泉械鬥,各地爭水械鬥更不計其數,這導致婚嫁不往來詛咒或家訓,農業時代鬥爭主要是水源和土地,水是農耕之本,多數是爭水源而由小變大,也有一擋四十餘人傳說,約民國50年後才漸漸消停,有些類似義民廟,好漢廟,百姓公廟有類似傳說械鬥,或抗清統治傳說。

  • @jagerpanzer1721
    @jagerpanzer1721 Год назад +53

    台灣還保有宗族械鬥的訓練遺產,就是「宋江陣」,基本上是農作工具當兵器的訓練,整體鼓號隊旗陣型的指揮。從基礎小隊到大集團都可以。
    現在感覺像儀式了,有大型的演練卻沒有對抗,失去了趣味性。

    • @takegda2809
      @takegda2809 Год назад +24

      每年遶境會直接實戰

    • @jagerpanzer1721
      @jagerpanzer1721 Год назад +4

      @@takegda2809 小型鬥毆啦,更期待百人大陣互毆。
      牌刀的對砍比較有看頭,自己人也很容易走火真打。其他長兵器斬馬刀躂仔刀的對練等於擺姿勢,打不出火氣。

    • @izanlee9833
      @izanlee9833 Год назад

      ​@@takegda2809😂😂😂

    • @yingqiangli6026
      @yingqiangli6026 Год назад +3

      解决两岸问题的可选方案!😊

    • @xicco056979
      @xicco056979 Год назад +8

      宋江陣本身就不是台灣的遺產,來自戚繼光鴛鴦陣、源自鄭成功的藤牌兵,或是中國福建漳泉地方自衛武力團練及清末臺南府城義民旗,學界比較同意的說法是師法戚繼光的「鴛鴦陣」演變衍化而來....只是後來宋江陣這三個字被沿用到村民用來保護村子對付海盜的陣法,

  • @wayanshain1160
    @wayanshain1160 Год назад +3

    以前老師解釋「窮鄉僻壤出刁民」時,要大家了解其上一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

  • @odinyuan9215
    @odinyuan9215 Год назад +8

    说起这个,不禁就想起梯田,这玩意现在是旅游景点,但在我的知识里,这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不论地区不论民族(少数民族或者汉族),都是村斗战败方,被迫从优质而有限的平地粮区迁移到山沟沟落户,又因为耕地面积不够而被迫种梯田,再然后又肯定因为坡地水源缺乏而内部、周边发生激烈争斗,同时又因为产出实在有限而且隐藏逃避方便,很必然的就会发展出掠夺、土匪、绑票经济

    • @武德充沛-p2f
      @武德充沛-p2f Год назад +3

      苗族就是一点一点被赶到了山上,文字记载很多。

  • @patrick_e6421
    @patrick_e6421 Год назад +2

    广西客家人,咱们小地方很多村祠堂还封存着许多长刀具。

  • @pampoo0927
    @pampoo0927 Год назад +21

    說到那個淚的時候⋯都笑出聲了😂

    • @Andy-dg2wr
      @Andy-dg2wr Год назад +4

      你是笑了,我听的时候蛮悲哀的。当时虽然很多问题但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咋发展几十年现在变成这样了

    • @Mizuki-rl4in
      @Mizuki-rl4in Год назад +1

      現在的終囯就如同普丁丁
      我只恨当時下手不夠狠
      那些啥宗族只要全部出動坦克輦過看還敢不敢造次!!!!!

    • @jasonk2448
      @jasonk2448 Год назад +1

      @@Andy-dg2wr 那只能说明,所谓“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是一种表象吧,现在的一些领域的系统性问题,如人口、房地产等,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埋下了因,老习的存在就是让这些“因”以更加剧烈、痛感更强的方式爆发出来,也就成了现在的果。

    • @leywes-v8l
      @leywes-v8l Год назад

      @@Andy-dg2wr 各地文化習俗差距太大跟中央政府的集權的執政方式導致的,過去幾個朝代也都是類似這樣的發展,如果要說最早的話從漢代劉邦打敗項羽之後就註定了這種循環模式

    • @leywes-v8l
      @leywes-v8l Год назад +1

      @@Andy-dg2wr 項羽當初打敗秦之後的想法是不想當皇帝想要回到春秋各國自治的情況也就是眾諸侯權力大於皇帝的情況,劉邦則是在秦的執政方式上做點改革,用外儒內法的讓皇帝權力大於眾諸侯,這也是為何打敗項羽之後劉邦還要剿滅各個異性王還有其他有威信的功臣像是韓信,這些人都擁有才能跟威信成為強大的諸侯對劉邦是威脅

  • @c970
    @c970 Год назад +1

    以前,中国北方大型重工业工厂比较多,工厂子弟的械斗也时常发生,只是规模较小。特点就是服装整齐,列队行进,服从指挥,纪律性强。当时就明白了为什么工人和矿工组成的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了。

  • @adorea5211
    @adorea5211 Год назад +9

    歷史課本上才有的東西WWW 台灣台語說得 竹竿道菜刀 就是把菜刀裝在竹竿上 增加長度

  • @Rrric88
    @Rrric88 Год назад +10

    這個題材很特別,希望可以再多講😂

  • @will19181
    @will19181 Год назад +3

    台灣也有璋泉, 閩粵, 漢原, 互殺互鬥不亦樂乎

  • @祟礼轩
    @祟礼轩 Год назад +2

    小时候我们镇周围的村子也经常发生各种火拼,90年代随着类似《古惑仔》那样的影视作品进入录像厅之后,械斗就来得更加频繁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即使是千人级别的大规模械斗却很少死人,大多比较重的情况就是参与者断几根手指,脸皮被划破之类的,而因此伤残的人还以此为荣(带着这一身疤痕上街确实没人敢招惹你)😱

  • @rzlnie
    @rzlnie Год назад +8

    想和寻兄交流一下。其实大清对武器管制是最宽松的一个,纪晓岚的家丁就配有鸟枪。但对大炮的管理很严格,大清律里规定就是死刑--“若无反意,铸此何为”。不过事情到了漳泉械斗又发生了变化,“炮声震天,官吏不能弹治”。记得以前看过描述漳泉械斗的书籍,里面就大量引用了两地县志,说是“声震山谷”。

    • @陳政男-w7d
      @陳政男-w7d Год назад +2

      其實中國古代對於兵器管制不是很嚴格,嚴格的是甲冑,基本家裡被搜出甲冑就是死刑。

    • @rzlnie
      @rzlnie Год назад

      @@陳政男-w7d 啊,确实

    • @武德充沛-p2f
      @武德充沛-p2f Год назад +1

      村民的土炮和清朝仿制的红衣大炮威力相差很多,而且很多这种械斗地方官绅也会参与,不一定会亲自下场,但包庇自己人很常见。

    • @毒菇雞湯
      @毒菇雞湯 Год назад

      據說元朝時期 幾戶人才能共用一把菜刀

    • @rzlnie
      @rzlnie Год назад

      @@毒菇雞湯 那个应该是假的,太祖时期没有这种记载。反倒是英宗结束后,这种记载开始变多。

  • @minipai
    @minipai Год назад +3

    謝謝!

  • @jianli0254
    @jianli0254 Год назад +3

    老家附近的東港溪畔有個早年曾經是小碼頭的遺址旁邊有個雕塑,敘說的就是當年位的爭奪灌溉水源械鬥的歷史,所以有的爭鬥都是為了生存啊!

  • @blackkait
    @blackkait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福建一帶的宗族勢力很可怕,有時一件事可以聚上千同宗族的人,而且全都造冊管理有聯絡人,大家分字輩,等級清清楚楚,動員起來非常之快。

  • @godchubat
    @godchubat Год назад +1

    一直到1930年代,南方各省都有械鬥
    因為我的內曾祖父的兄弟就在福廣地區當傭兵跟海盜打械鬥

  • @puruemoon
    @puruemoon Год назад +7

    這我們很熟啊 分類械鬥從對岸打到台灣 課本有教

  • @pasuya
    @pasuya Год назад +2

    有些地方的競爭或對抗會轉型,變成賽跑、划船、摔跤之類的年度盛會。

  • @zhch1983
    @zhch1983 Год назад +2

    村斗主要还是生存空间问题,不是水源就是耕地,吃饱了,喝足了,谁会去打架!

  • @硝烟过后
    @硝烟过后 Год назад +2

    07还是08年了,我们县先是各乡镇的计生部门被烧。后面各个乡镇宗族互相串联去到县城把县城的计生部门都打砸烧了,那个领导从厕所爬床跑了不然给他烤熟了😂最搞笑的时候一个叔婆那么老了还拦下年轻人的车要汽油弹也要去😂😂😂😂自那以后计生在我们那就搞不下去😂😂年轻人不在家的时候上门枪东西田里撒玻璃,年轻人都回来了就只知道爬厕所了。

  • @rcsa50803
    @rcsa50803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這種恐怖的事情怎麼聽起來這麼歡樂

  • @丁大勇-u2e
    @丁大勇-u2e Год назад +20

    很像台灣早期閩客、外省本省中間的衝突

    • @6296boy
      @6296boy Год назад +1

      土客械斗是华人传统,客家人去到哪都闹事,在台湾被打到山上了

    • @餌吃魚
      @餌吃魚 Год назад +1

      這是千年傳統 XD

  • @dashy0331
    @dashy0331 Год назад +4

    這類械鬥,在台灣普遍被稱作“分類械鬥”,詞源出自清政府18世紀公文書,日治台灣時代的學者伊能嘉矩有做過仔細分析,”分類“就是因不同理由打架的意思,例如有因語言不通(台灣的閩客械鬥、廣東的土客械鬥等),有因土穀細利(爭水源、劃界、通路之類),當然也有很多是莫名其妙的“世仇”,例如某姓和某姓相傳從唐朝以來就結下冤仇,世代告誡兩姓不得通婚外,不時還彼此練一下腿腳之類。
    但追到五胡亂華就可能有些牽強,那時的中國南方流行取漢姓、偽祖譜、行漢化(大致和現代人學外文、移民歐美差不多),北方人實際遷到南方的人不多,不致於引起兩方幹架。倒是南方百越族,隔一個山頭就一種方言,語言不通及利益衝突可能是比較大的原因。

  • @carmman
    @carmman Год назад +8

    假如对开发商有这种勇气和团结,就沒有今天的排山倒海烂尾楼和空置房了

  • @poorwalk
    @poorwalk Год назад +1

    有聽說以前清朝時代廣東的新會一帶林李兩姓是世仇,兩姓的同姓各村落互相組織對抗外姓村.

  • @garychan6441
    @garychan6441 Год назад +1

    小有村斗,大的省与省之间也有类似的其实…苏鲁之间,苏浙之间。

  • @drinksowater
    @drinksowater Год назад +1

    有你的更新真好
    願你每天都過得愉快

  • @jiazhechen
    @jiazhechen Год назад +1

    宗族势力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宗族内部的组织结构非常紧密,族人互相照顾的能力很强,即使一个族人因故父母双亡,也不影响族人一起供养他考科举出人头地。缺点就是这种大规模的械斗了😅宗族排外能力很强,很多时候真的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能打起来,非常的原始暴力…

  • @SaSa-qb4xt
    @SaSa-qb4xt Год назад +2

    过去我这边每年划龙舟都是地方跟地方比,比赛前都是要练,地头蛇一连设宴好几天,去的大多都是那类人,各种拜码头啥的,于是这样白吃一阵子要是输了就很没面子,然后小弟们体现自己战斗力的时候来了……😂

  • @al_jazzover1931
    @al_jazzover1931 Год назад +1

    說最近幾年有這麼大的南方村鬥印象不深,原來是廣西自治區那沒事了,有班人衝軍營都敢,村鬥反而算事小😂

  • @ET.S-PSX
    @ET.S-PSX Год назад +2

    认真地在听,突然“八点钟,有骨气”崩不住了😂

  • @燕北山前萬梅山莊主人
    @燕北山前萬梅山莊主人 Год назад +5

    歷史上最厲害的村鬪發生在清代嘉道年間的廣東和陝西,直接導致太平天國和陝甘回亂。
    文革紅衛兵鬪毆也有村鬪基因。當年北京紅衛兵都是北京大院兒裏的外地人子弟,不可一世,卻在韃子營和天津老城栽跟頭兒,被揍。韃子營和天津老城土著居民,都是世居,自稱隨燕王爺來的,明代衞所後代。
    電影兒老炮兒,說的就是衚衕兒的老六兒和大院兒的悶兒三兒不打不相識,成為過命交,卻因為小波和湖南地方官兒勢力鬥上了。

  • @jimC552
    @jimC552 Год назад

    很難想像這種規模的械鬥90年代還會發生,在這個頻道看到這類介紹也蠻驚喜的。

  • @王晨星-f8o
    @王晨星-f8o Год назад +3

    大陆最猛的械斗是对越反击战后。军改。改革开放,运输途中的遗失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大量武器流落民间。大量有丰富经验的士兵军官又退役后回村、这些人在村子里又威望极高。导致那时候村斗甚至有了包围反包围,穿插和反穿插,钳形攻势,反斜面掩体,最后因为双方都没有什么重武器和装甲力量。居然奔向了一战的战壕战。官方忍无可忍,出动武警把这群人都给抓进去了。

  • @hawkoda96
    @hawkoda96 Год назад +8

    台灣早年械鬥的程度相當於日本戰國,因為開打的雙方大多持有進口的歐洲武器,直到1895日本來台時原住民還是用美製溫徹斯特步槍(Winchester Rifle),大清加上日本的漫長統治才把武器逐步收繳清除。真正有禁武器導致拳腳技術提升的只有沖繩(琉球王國),畢竟小型島嶼地形比較容易徹底控管,而這也間接導致空手道的誕生。

    • @ian9576
      @ian9576 Год назад +5

      主要繳收是日本做的,大清的實質管理很鬆散,因為台灣地理因素的關係,讓各地宗族保有武力,統治者招安間接統治是最合乎成本的
      日本統治跟清領時期程度完全不能比,就會強力打壓民間在擁有的武裝力量

  • @良民-u2d
    @良民-u2d Год назад +2

    哈哈 视频封面 就是我这边划龙船的时候 两个村械斗 每年划龙船都会这样 习惯了

  • @Evan-bv9gx
    @Evan-bv9gx Год назад +2

    哈哈哈 想起来自浙江的大学同学说,他小时候村子间械斗,确实连土炮都有。听的我一愣一愣的😂

  • @gundriverrx
    @gundriverrx Год назад +3

    難怪各種修仙小說,都往往有勢力很大的修仙家族,主角很多都是家族被排擠的原天才設定
    或者打了小的來了大的,打了大的來了老的,打了老的來個祖的
    看完本期內容才知道這原來是有歷史淵源的

    • @毒菇雞湯
      @毒菇雞湯 Год назад

      這是人性阿 兩個人結婚定居 後來子孫滿堂就變成宗族
      如果發展的有權有勢就變成世家 所需要的資源就越來越多

  • @廖晟翔-r3e
    @廖晟翔-r3e Год назад +3

    跟日本人剛來台灣接收的時候依樣,北方大綠燈,南方大殺陣。

  • @gn00721710
    @gn00721710 Год назад +15

    難怪對岸有人調侃日本戰國時代是村長械鬥😂

    • @蔡志偉-m3h
      @蔡志偉-m3h Год назад +6

      應該說熱兵器之前的戰爭 都是村長械鬥
      大部分參加者都是一臉傻樣不知道來幹嘛的
      都以為來追星

    • @EDWARDLIN12
      @EDWARDLIN12 Год назад +5

      武田信玄剛繼承家業,(甲斐國年收28萬石),領兵外出征戰,兵力也僅2千左右。

    • @华夏奴种克星
      @华夏奴种克星 Год назад

      只谈规模 不谈细节 华夏奴种文化的劣根性

    • @jiazhechen
      @jiazhechen Год назад +2

      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对。战国前期各国军队的主力是武士,就连最低级的足轻也是武士而不是从平民中征兵得到的农民士兵,对战方式也比较接近一对一互砍,所以光看兵力数的话是很低的。后期战争方法发生巨大改变,从步兵武士单挑逐渐变成了骑兵(武田),火枪兵(织田)以后,平民士兵才逐渐登上了战国后期的战争舞台。等到了关原合战和大阪之阵的时候,士兵主力已经完全变成了平民,因此兵力数量也发生了巨变,几十万士兵布阵作战也成为了主流。光说数字,不考虑士兵个体特点的话是很容易产生误会的。

  • @foehnwind1149
    @foehnwind1149 Год назад +1

    但凡有練過、研究過現代搏擊與傳統武術的人,都應該要知道脫槍為拳是不切實際的,但一些自稱有練過、研究過的卻還相信脫槍為拳的人,不管表面成就多高,他練的都不是拳,只是信仰而已。

  • @cwang801
    @cwang801 Год назад +11

    台灣早期還是移民社會的時候常常有械鬥 後來時間久了祖籍意識淡了 加上後來官府管理力度加強 各種暴力衝突也就漸漸平息了

    • @user-tn2ob3rt8h
      @user-tn2ob3rt8h Год назад +9

      日治時出現警察,相對清時期鬆散相比真正實質管理,治安上升,民兵鄉勇減少,灌溉農業拓荒等等技術提升,不需要為了生存互搶灌溉水源

  • @nicetrybr0
    @nicetrybr0 Год назад +4

    個人認為械鬥是個很好的主題 希望有機會能往細說說

  • @斐乐
    @斐乐 Год назад +12

    北方宗族械斗少不是因为北方更开明进步,而是越靠近皇权中心,皇权基于自身的安全与统治力的考量对北方社会的民间打压的更狠,皇帝显然是不允许他的周边会出现能随时组织起来并具备准军事能力的村落的存在的,而南方,尤其两广,福建地区的之所以民风彪悍是因为“天高皇帝远”,汉化的时间也更晚,使得宗族社会的组织与凝聚力更强。这也是南方社会比北方更有活力的证明,这其实是好事,这至少说明南方人抵抗专制统治的能力更强一些。中国越往北方,散沙化程度就越厉害,民众就越容易统治,也越容易被盘剥。

    • @vitaminb1217
      @vitaminb1217 Год назад +1

      汉化更晚?请想清楚历史,南边汉人多还是北方汉人多。

    • @陳政男-w7d
      @陳政男-w7d Год назад +1

      @@vitaminb1217 中國歷史裡中原地區本就先漢化,南方還是蠻族群聚的沼澤地帶,北方則是遊牧民族的草原蠻荒地區,你說哪邊漢化最早呢?

    • @斐乐
      @斐乐 Год назад +1

      @@vitaminb1217 你以为在古代,皇帝真的能对每一个地方的民众进行有效统治?什么是汉化,或者说什么叫汉人?汉人=编户齐民=直接被皇帝委派的官吏进行统治的民众。它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血统,文化,族群概念。南方,尤其是两广,福建,在古代人口是很少的。皇权只能统治在平原地带耕作的中原移民,对生活在山区的当地原住民,是不能进行有效统治的。两广地区的大规模汉化是明朝时期才开始的,从山区来到平原耕作的百越山民才开始汉化,到清代人口才暴涨,成为人口大省。

    • @vitaminb1217
      @vitaminb1217 Год назад

      @@斐乐 不知道你怎么读的历史,从五胡之乱,衣冠南渡一系列事件后,北方已经胡化,而南方保留了更多的汉传统。这一情况到了元朝去到了顶点,蒙古人的战略基本上杀光抢光,而南宋朝庭将长江以北全部放弃,可想而知北方有什么剩下。而官方语言被称为“南音”,与现在的粤语和福建话更接近。而现在的国语初形则是在元朝推出。北方从人口到语言到文化在宋朝时已经基本丧失。而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富户迁南京,然后从南京迁都北京才硬是将南方的一些文化强拉了一些回北方,实际上当时北方是个文化人都死得九九十十了,哪还有什么“汉文化”?

    • @yanlengzhang8452
      @yanlengzhang8452 Год назад +1

      北方人五胡时代杂交的后代,不要把你们其他祖宗忘了,汉不是你们唯一的祖宗

  • @x0928-g7v
    @x0928-g7v Год назад +18

    傳武不是一種格鬥體系,也不是一種運動體系,而是一種精神疾病。by 魯迅…………沒有說過😂

  • @linvespa
    @linvespa Год назад +1

    謝謝尋兄,看完我就想到了清朝台灣北部的頂下郊拼

  • @rickywong5370
    @rickywong5370 Год назад +3

    人類啊...小小的事都能吵起來,是因為進化過程中,有鬥爭基因的、鬥爭心強的個體比較能存活吧?

  • @rickyt2964
    @rickyt2964 Год назад +1

    魯迅都說了,韭菜勇於鄉鬥怯于對外,優良傳統呀

  • @vin8393
    @vin8393 Год назад +31

    嘻嘻,慚愧!台灣人抓狂的時候連二品的劉銘傳都被拖下官轎,痛毆一頓。

    • @kulokawa009
      @kulokawa009 Год назад +9

      還有被村民認為判案有瑕疵的官員,在差點被村民砍死之前趕緊潛逃回中國的

    • @aqulkin3963
      @aqulkin3963 Год назад +7

      不只,還留下一句話,阿婆仔浪港(讀四聲),形容劉出逃的時候的扮像。

    • @詹姆士-m8z
      @詹姆士-m8z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阿婆浪港指的是唐景崧@@aqulkin3963

  • @ruinlui
    @ruinlui Год назад +3

    我們福建90年代還是有很多村鬥,鳥槍、自製關刀什麼的都提上了

  • @iou101201
    @iou10120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近代竟然還有械鬥 太有趣了
    感覺很適合出好幾份論文

  • @yuana6709
    @yuana6709 Год назад +1

    以為清朝在台灣發生的械鬥,竟然在幾十年前的對岸還會發生,不說還不知道呢,地形造成破碎化使至宗族各自一體,應該也是械鬥延續至今的原因吧

  • @faustchen6944
    @faustchen6944 Год назад +1

    記得是在讀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讀到的,戚繼光到義烏看到民風剽悍的械鬥之後,
    從而直接徵召抗倭,成了戚家軍最早的雛型

  • @工作用帳號-b4l
    @工作用帳號-b4l Год назад +2

    超級有趣,期待下個影片

  • @duger2013
    @duger2013 Год назад +4

    雖然聽說以前台灣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閩客原漢大混戰,但也只能流於傳說之中了~~

    • @tsaicharles
      @tsaicharles Год назад

      搶孤活動也是械鬥的一種方式

  • @陳昭翰-q7w
    @陳昭翰-q7w Год назад +7

    之前尋哥有提到有些日本動漫會出現香港武打片的武打動作,所以想請問尋哥:之後有沒有興趣聊聊日本動漫中的動作場面?
    第一推薦:Fate/ Zero 中:衛宮切嗣V.S言峰綺禮 的動作戲,該段動作戲被譽為是日本動漫中No .1的動作戲,且言峰綺禮還會使用中國拳法[八極拳],所以非常希望尋哥能聊聊。
    其他推薦: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猗窩座V.S煉獄杏壽郎
    一拳超人:琦玉V.S波羅斯
    FGO劇場版.神聖圓桌卡美洛.後篇:貝迪威爾V.S高文
    進擊的巨人:進擊的巨人V.S女巨人
    航海王.狂熱行動:巴雷特V.S十一超新星
    不知道尋哥有沒有興趣聊聊上述這些動漫中的武打動作場面?

    • @紫樂月漪
      @紫樂月漪 Год назад +3

      我猜不會,尋哥主要是聊傳武能不能打,他的觀念是那怕你傳武招式管用,因為訓練方式落伍,導致體質跟不上去一樣沒用,所以講招式根本沒必要因為你出個剪刀會吹的人都能說剪刀可以拿來戳眼,所以講這些招式根本就公說公有理。

  • @fatfat_yuethei
    @fatfat_yuethei Год назад +1

    8:02 不就成了日本戰國時的國戰嗎😂

  • @commentorsilensor3734
    @commentorsilensor3734 Год назад +2

    衣冠南渡都已經過了1700年,還在鬥。
    不過後來也有大清洗。
    唐末,宋金交戰,也有大遷徙。
    台灣也有漳泉,閩客之戰。
    要不是日本來,械鬥繼續。
    後來國民黨衣冠東渡。倒是沒有械鬥。
    可是國民黨卻搞出省級問題。
    是沒有械鬥,不過就有歧視。
    本省,外省人歧視問題嚴重。
    這個問題到90年代解決。
    解決方法就是,在台灣出生就是台灣人。管他們父母,祖父,曾祖父是不是江蘇人,上海人。
    結果楊丞琳說自己是廣東人。楊丞琳祖先民國幾年是廣東人。
    除了外省人,本省人。客家人跟閩南人不合。嚴重到很多客家人來到台北不願 承認自己是客家人。一個外省人被人稱讚台語有如客家人流利。她覺得被侮辱。
    很多上海人對台灣人的本省,外省。不解。
    台灣省籍問題是國民黨搞出來,後來慢慢撫平。閩客關係也改善。大家都是台灣人。
    我不說上海人高高在上歧視非上海人多嚴重。
    這還是上海人說出自己優越,別地的低能。
    地域問題不只外傳台灣。
    香港也有。
    限制於我對香港了解來自港劇,電影,應有很多錯誤。
    影視都提到潮州幫。Wikipedia 有提到祖先祖籍,各區互鬥。想聽香港人意見。
    東南亞也是。
    印尼華僑很多來印尼好幾代。潮州,海南,閩南,興化,台山,客家,長什麼樣,都說自己是祖先地方人。一個印尼華僑履歷表寫懂簡易客家話,雖然她的客家話連數字都數不出來,可是她要暗示她是客家人。客家經理,人事部,董事長才會給她
    有沒有鬥不知,不過互相歧視有。一直到90年代,不同祖先區域不能通婚。
    不同區域通婚,就很難搞出誰是潮州,海南,閩南,興化,台山,客家人。
    東南亞很多國家華人,到現在還說自己祖先。
    台灣這個已經處理好。省籍,閩客糾紛已經降低。
    地域,我孤陋寡聞,不知屏東一些村,會不會互鬥,還沒聽到。
    其實只要人口只要自由流動,不同族群通婚,禁止歧視,互相鬥,歧視降低。
    一些人在A村住3年,B村住5年,就不會為了當地賣命械鬥。當然如果工廠污染區域,住3代,三年,或是三個月,都會去抗爭。
    大陸戶籍政策,地域黑,還有強迫楊丞琳說是廣東人,會製造出很多問題。
    省籍,一個人祖先都已經離開地方好幾代,還說是哪裡人。
    這種畸形文化可以寫好幾本書。
    想聽聽尋兄討論祖籍問題。

    • @owerkwk4524
      @owerkwk4524 Год назад

      如果你把祖籍改成国籍,是不是一下子解释通了😂。械斗少个领主是不是中世纪就对上了!

  • @TaiWan_Shih_Yi_Ge_Guo_Jia
    @TaiWan_Shih_Yi_Ge_Guo_Jia Год назад +1

    太酷太帥了!第一次聽到這種事,感覺超好玩的

  • @yhhhbvhbbb4465
    @yhhhbvhbbb4465 Год назад

    香港以前經常有😂

  • @陳昭翰-q7w
    @陳昭翰-q7w Год назад +7

    想請問尋哥:之後能聊聊影視作品和手遊中的傳武大師嗎?
    1.李書文:因為相對於 楊露禪、孫祿堂 等傳武大師只能忽悠中國人,讓中國人覺得太極拳很能打;李書文能直接忽悠日本人,讓日本人覺得八極拳很能打,所以很好奇李大師是如何成功忽悠日本人的?
    2.葉問:到底是詠春和葉問本身就很有名,還是他們只是沾了李小龍的光?
    3.黃飛鴻:黃飛鴻是武術教練、藥館大夫、還是是個重情重義的幫派份子?在李連杰版和彭于晏版的黃飛鴻中,哪個才是最貼近史實的黃飛鴻?

    • @shastasir9715
      @shastasir9715 Год назад +2

      日本人對八極的印象大多是來自拳兒

    • @atamakonkurito
      @atamakonkurito Год назад +3

      「李書文一生最重視大槍,每日起床必練大槍,在大槍之外,只練習八極拳中的六開八招及劈掛掌幾個基本拳勢,輕視拳術套路與其他兵器。」
      這是維基的描述,先假設李書文鍛鍊武術的方式確實是如文中描述的一樣,那他應該不是忽悠,而是真的很能打
      因為六合大槍長約3-4米,重約4公斤,每天練大槍的李書文等於是有在做重訓,力量必定不會差;只練習八極拳中的六開八招及劈掛掌幾個基本拳勢,這觀念其實已經接近現代搏擊了,也就是說他在搏擊時的招式會比一般練套路的人更精煉
      當一個武術家在力量跟招式都有優勢時,當然可以把他歸到能打的範疇裡

    • @eugenestory2888
      @eugenestory2888 Год назад +6

      李書文其實在留言區都講明白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這樣的問題...
      1. 首先, 日本作爲尙武國家, 對武人的神化一直都有, 極眞空手道被神化成"地表最强空手道", 柔道當中一部分技巧性强的招式被稱爲"幻之技"等等...在日本八極拳的神化主要靠漫畵"拳兒"帶動(極眞的推廣也是靠一本叫"空手バカ一代"的漫畵), 李書文和國內八極拳圈沒有直接忽悠日本人, 而是日本人被吹八極的日本漫畵家的漫畵忽悠了
      P.S: 在日本帶動八極熱的漫畵家拳兒的作家, 由於沒有後續的好作品, 現在在日本也弄傳武那一套
      2. 詠春和葉問原本在南方一帶小有名, 李小龍之後才成了全國有名
      3. 黃飛鴻是水平不錯的武術教練、藥館大夫, 但電影情節和他的許多神話都是被吹出來的, 不過也能理解, 被黃飛鴻治過的百姓對黃飛鴻有好感, 從而産生莫須有的幻想, 然後吹出神話口口相傳, 被後代傳武大師利用也不足爲奇

    • @atamakonkurito
      @atamakonkurito Год назад +3

      葉問的名氣基本上是從電影葉問上映後才廣泛的流傳,在電影上映前,大部分的人頂多知道他是李小龍的師傅而已

    • @陳宏志-n4e
      @陳宏志-n4e Год назад +2

      李書文也是主練槍啊 然後八極在日本紅是因為漫畫 跟李書文沒多大關係

  • @武德充沛-p2f
    @武德充沛-p2f Год назад +1

    福建沿海械斗之风大约始于明代, 盛于清代。清代咸丰皇帝曾对宗族械斗的暴力情况感到震惊,为此专门询问在福建任官多年的张集馨,张集馨认为:“此风起于明永乐年间, 相寻干戈, 至今愈烈。” 但“其始不可考”。黄烈谋在 《从先维俗》中也认为 “泉俗械斗, 明已有之” 。并且,随着明代后期社会的动乱,也导致了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民间的普遍军事化,使得宗族械斗愈演愈烈。
    到了清代中期,械斗之风愈演愈烈,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及不稳定性,雍正皇帝不得不于雍正十二年颁布训戒漳泉械斗的谕旨, 文说 :“ 朕闻闽省漳、泉地方, 民俗强悍, 好勇斗狠, 而族大丁繁之家, 往往恃其人力众盛, 欺压单寒, 偶因雀角小故, 动辄乡党械斗, 酿成大案。及官司捕 治, 又复逃匿抗拒, 目无国宪。两郡之劣习相同, 而所属之平和、南胜一带尤为著名, 此中外所共知者。” 文中这位皇帝还不无痛心地提到: “闽省文风颇优, 武途更盛 。而漳、泉二府, 人才又在他郡之上, 历来为国家宣猷效力者, 实不乏人。独有风俗强悍一节, 为天下所共知, 亦天下所共鄙。”(罗庆泗,2000)乾隆皇帝也认为: “ 漳、泉等府民人, 凡遇争夺田土、 集场及口争等事 , 辄率多人, 执持器械 , 以决胜负。大姓欺凌小姓, 小姓不甘, 又复纠集多人, 复仇报怨。”

    • @武德充沛-p2f
      @武德充沛-p2f Год назад

      明朝开始打,从大陆打到台湾,打到大清灭亡还在打,得到了大清皇帝的一致好评👍👍👍

  • @餌吃魚
    @餌吃魚 Год назад +3

    哪是械鬥
    這是村跟村之間
    交流感情的運動會 XD
    民風剽悍
    有時是為了面子
    有時是為了裡子
    原因到已經不重要了
    反正誰也不服誰 不如先幹一場
    以德服人

  • @miaosinan
    @miaosinan Год назад +2

    杭州下沙育英学院的事希望有时间也讲讲

  • @daqing90303128
    @daqing90303128 Год назад +1

    台灣早期移民時期也是一堆村戰械鬥,詳參戰國福摩薩

  • @hugoelec
    @hugoelec Год назад

    金門海警撞船事件
    也可以搞成這樣的械鬥就好了
    畢竟官逼民反是固有風俗
    而且不是直屬長官就更應該可以搞😂

  • @DaShiungJ
    @DaShiungJ Год назад

    台灣在清朝時期也是械鬥頻繁,漳州人泉州人之間的械鬥,閩客族群械鬥,
    到了日本殖民時期才安定下來

  • @bochuanguan3206
    @bochuanguan320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清朝禁武令一直存在,但同时乾隆年间开始民间起义日趋频繁,清廷逐渐在各地组织民间团练武装协助清军镇压,宗族与团练的结合提升了宗族势力的战斗水平,从械斗发展到准军事化的地步,太平天国的老兄弟就是曾经的客家团练兵

  • @andrehu9672
    @andrehu9672 Год назад +3

    粵潮閩台表示非常熟悉😅

  • @user-wr4hg6ek1v
    @user-wr4hg6ek1v Год назад +1

    我小时候见过生产队大战😂😂😂锄头,杀猪刀,镰刀……

  • @lastdeath5753
    @lastdeath5753 Год назад

    南方不知道,北方这边,90年代中期以前,许多地区非主城区的基层派出所,其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还不如一些知名厂矿企业的保卫科。。。

  • @superfatbobtail
    @superfatbobtail Год назад +1

    還有清政權利用客家人打擊廣東省本地勢力的土客衝突

  • @二场根聚地
    @二场根聚地 Год назад +4

    戚家军就是戚继光看到义乌矿工械斗,组织的戚家军🤣

  • @Ikarosfallendown
    @Ikarosfallendown Год назад

    最後那段笑尿 不過當年长現在「開放」是事實

  • @fong821220
    @fong821220 Год назад

    現在那些重生網絡爽文說得太輕了,千人團戰這段題材多爽。😂

  • @隨緣流
    @隨緣流 Год назад +12

    朝天開槍沒用啊,人家有炮😂😂

  • @DearMoonlight-q6x
    @DearMoonlight-q6x Год назад +1

    讲的好有意思

  • @cheekhungliaw7605
    @cheekhungliaw7605 Год назад +1

    窩巢,原來我們南方的祖先這樣牛X呀。。。
    馬來西亞華裔,祖籍福建南安,媽媽的祖籍是福州😂。(我的祖國是馬來西亞,我愛我的家馬來西亞,這裡四季如夏真的西北熱)

    • @karlyeh2199
      @karlyeh2199 Год назад +2

      你們跑去雪隆、霹靂、森美蘭開墾的祖先不也是這樣嗎哈哈哈,之前聽過當年過去的華工組私會黨跑去跟馬來貴族不同派系結盟導致王室內部跟華人社區互毆成一團的歷史故事XD

    • @cheekhungliaw7605
      @cheekhungliaw7605 Год назад

      @@karlyeh2199 的確如此,現在留下來的宗親會聽說在以前好像也算是黑社會,就是會團結同鄉對抗。。。呃,哈哈

  • @blackbunny981
    @blackbunny98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說到這個就來勁 身為台灣人四下看看都能發現械鬥紀念碑跟大墓公 我家附近清朝的時候是原住民和漢人通婚的鎮子還好 遠一點宗族集村或是水源地方 打一打打半年然後死上百的都有 加之台灣有開港 地方縣誌裡面還提到有錢的存真的拖小炮出來對轟 甚至很多人人看不上土槍去安平台北買洋槍 官府還要配合仕紳出城剿 繳上百條槍的例子十年不只10起

  • @Novic-q2i
    @Novic-q2i Год назад

    械鬥這個話題可太酷了,雖然資料搜羅不易,但真心希望能多聊一些

  • @Gfys8964
    @Gfys8964 Год назад +1

    雖然尋兄講得十分詳細,但看完整個影片還是深深地感到匪夷所思

  • @Yjp40459
    @Yjp40459 Год назад

    以前只在歷史課本上讀到過 沒想到現在還有

  • @jo3cj86
    @jo3cj86 Год назад +1

    台灣這邊稱為『分類械鬥』
    大約在日治時期就沒有了果然人要團結就是要有共同的敵人

  • @hctsang9051
    @hctsang9051 Год назад +1

    喬靖夫武俠大作武道狂之詩第一回就係農村械鬥

  • @8931033a
    @8931033a Год назад

    有趣,原來幾百年前的漢人械鬥是這樣發展的

  • @WARRINGLEUNG
    @WARRINGLEUNG Год назад +2

    这么喜欢械斗,将来不愁没兵源,广西、湖南、浙江和广东就是不错的兵源地

    • @ian9576
      @ian9576 Год назад +2

      明朝的時候就有人實行過了,最有名的是戚繼光跟袁崇煥